六堡老茶头是怎么来的,应该如何冲泡?
本期文章的主角,是在众多六堡茶品种中排不上号的六堡老茶头。
1什么是六堡老茶头
老茶头,俗称茶头,也叫疙瘩茶,外形大都是紧结的颗粒或小团状。在茶头前面加一个“老”字,是因为新出的茶头仓味、堆味重,并不是十分适口,一般会摆上几年,待仓味、堆味散去,口感变好了再品饮,所以,“老茶头”是指有一定年份的茶头。
2老茶头是怎么形成的
与其说老茶头是一个单独的品类,不如说老茶头是六堡茶的一部分,因为它的形成与渥堆发酵有关。
六堡茶的渥堆发酵,大概需要两个月,而在这个过程中,茶堆的茶叶随着发酵作用不断地释出果胶质,并慢慢沉淀到比较靠下方的茶叶当中,为了发酵均匀,待到一定时间就要进行翻堆,把下边的茶叶和上边的调换一下位置,就像炒菜一样。由于每次发酵的茶叶量巨大,翻堆的时候不能全方位进行,因此在果胶质释出特别多的区域就会产生解不开的一些小块,这种解不开的小块就是老茶头了。
可不能小看这些结块,其实它们是茶叶中最嫰最壮的部分,内含物质十分丰富。
▲六堡老茶头
3老茶头的历史渊源
可以说,老茶头是从渥堆发酵工艺产生就有了,只不过一直被当做六堡茶的副茶而存在。
以前制作六堡茶,在翻堆过程中一旦发现团茶块,会立刻将其解块打散,然后拼入茶堆中继续发酵,不能打散的就筛拣出来,以便宜的价格处理掉或另做他用。这是因为当年六堡茶的制作和出口标准中,茶头既不能作为成品茶出口,也不能成块状掺入到成品中;而且渥堆过程中,毛茶一直放在水泥地上,释出的果胶质从上往下流到茶堆底部,与周围的茶叶粘连在一起凝结成块,受当时卫生条件所限,茶头里常常混有沙尘、谷壳、毛发等的异物。既是副茶,又有杂质,仅凭这些足以让人对茶头避而远之。
但近年随着普洱老茶头的热销,六堡老茶头反而逐渐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。
4如何冲泡老茶头
接下来,我们来做个实操,冲泡一款老茶头。
首先,当然是投茶量。
喝过老茶头的茶友应该都知道,老茶头比起其他等级的条状茶,它的出汤率会慢一些,所以冲泡老茶头的投茶量可以略微加大一些。
比如,我们用的盖碗是110ml,常规的六堡茶投茶量是8g,老茶头的投茶量就可以适当加大到11g左右。
▲投茶量11g
除此之外,还要结合老茶头的颗粒,此次示范的是颗粒比较小的老茶头,如果是颗粒大的,甚至一颗就有十几克的那种老茶头呢,就要酌情加大投茶量,因为它和水接触的面积变更小了,出汤率会更慢。
▲颗粒大小不一的老茶头
其次,是注水方法。
为了避免水温降得太快,注水的高度尽量低一些,然后沿着碗壁缓慢注水,由于老茶头的出汤率比较慢,所以洗茶的时候最好适当闷泡一会再倒出。与冲泡六堡茶一样,老茶头同样是建议洗茶2次。
再来,就是出汤了。
洗茶结束后,接下来的第三泡,基本上就可以品饮了。
同样是低位定点缓慢注水,闷5秒。出汤时,把公道杯稍稍倾斜,让盖碗和公道杯有一个小小的接触,这样做的原因是减少茶汤的激荡,让出汤更柔和。
至此,我们就完成了一泡老茶头的冲泡。
老茶头是最嫩最壮的部分,内含物十分丰富,因此老茶头的耐泡度是很高的,若是按照示范中的茶水比例,泡到20泡是没有问题的。此外,老茶头还适合用来闷泡,经过长时间的闷,更能将老茶头内含物释放出来,茶味更足,口感更绵密稠厚,有兴趣的茶友不妨试试。
最后,补充一点,就是关于老茶头的品质。说到底老茶头只是一个形状,一种六堡茶的呈现形式,只要是经过渥堆发酵都有可能产生老茶头,但是,老茶头内质的丰富度,口感好坏,根源上还是与原料好不好有直接关系。还是那句话,好原料才是好茶的基础。
以上就是我们对老茶的一些见解,如果大家有关于老茶头有想要了解或交流的,欢迎给我留言。
上一篇:铁皮普洱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
下一篇:没有了
关注我们
